风起正是扬帆时 乘风踏浪谱华章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海洋报 2007.04.10 发布时间: 2007-04-11
随着我国首部《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的颁布实施和全国海水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召开,我国海水利用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良好环境。作为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海水利用公益技术、共性技术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发展战略研究的国家级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简称淡化所),借助其独特的定位优势,乘风借势、抢抓机遇,在我国的海水利用事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着特殊的影响。
自1984年成立以来,淡化所始终面向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战略需求,顺应海洋经济建设的需要,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海水利用战略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为解决国家水资源紧缺问题、推动海水利用产业化起到了很大的科技引导和推动作用,也为国家制定和颁布海水利用有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特别是2006年以来,淡化所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紧密围绕推动海水利用事业发展,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这条主线;始终瞄准建设队伍一流、技术权威、引领未来的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目标;逐步增强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能力;不断强化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力度和意识;狠抓机制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这两个关键;举全所之力,实现科技创新工作在项目数量和经费方面,科技开发工作在经济效益和规模方面有较大突破。最终把淡化所建设成为一个‘所强民富’的创新型和谐单位”的发展思路。在新一届所领导班子的超前谋划和扎实工作下,淡化所从观念更新、机制体制创新、项目争取、职能丰富到业务领域拓展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令人振奋的变化和进步,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乐章。
科研: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淡化所科技攻关获得大丰收的一年。经过十余年科技攻关的“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这是我国海洋领域的最高奖励,也是淡化所继TH系列防腐涂料获一等奖间隔10年后第二次获得该奖项。此外,“千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技术与工程示范”还荣获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此同时,淡化所组织申请专利20项,获得2006年天津市专利申请资助7项;组织申请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3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有专著出版。
成绩的取得名副其实。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的机构,淡化所堪称是该领域的“武林盟主”。经过十多年的持续科技攻关,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取得多项重大创新成果:突破了国家标准(GB 50050-95)《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水质标准禁区,创立了一套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方法体系,搭建了化工、电力系统两大海水循环冷却动态模拟试验研发平台;实施了海水循环冷却量为百吨级、千吨级和万吨级的三级工程示范;突破了海水缓蚀剂、阻垢分散剂、菌藻杀生剂和海水冷却塔等4项关键技术并形成SW系列产品;全面开展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正在形成系列国家标准。系统解决了海水循环冷却有关腐蚀、污垢和菌藻控制以及海水冷却塔防盐沉积、盐雾飞溅等技术难题。专家鉴定意见表明,该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前不久,淡化所申报成功了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课题,将通过1000MW机组配套100000立方米/小时海水循环冷却工程的实施,实现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在应用规模上与国际的接轨。
依靠雄厚的技术基础和扎实的准备工作,淡化所主持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的6项课题,参加承担课题4项,主要的几个重大课题都由该所承担,共获得“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支持经费约5000万元。同时,淡化所科研任务新渠道开拓取得重要进展。2006年积极组织申报了国家各部委和地方科研项目11类、41项。其中,5个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专利局等部门的支持。申报了“2007年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1项,已获批准3项,其中主承担1项。
“十一五”期间,淡化所将通过完成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实现5万吨级海水淡化、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百万平方米大生活用海水、千吨级海水提溴、万吨级海水提镁产业化集成技术突破;通过“973”“863”或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实现在应用基础领域的突破;通过申报承担沿海省市科研项目,实现技术支撑辐射作用的突破。
服务:政府的“智囊”和企业的“帮手”
面对国家海水利用事业对科研工作的迫切需求,淡化所提出了“以服务国家和地方政府为职责,发挥技术支撑作用”的任务目标,技术支撑服务意识日渐增强,较好地充当了政府的“智囊”和企业的“帮手”。
受国家海洋局委托,淡化所组织完成了“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以及项目课题申请指南等文件的起草、编写工作,为国家海洋局组织、管理和开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标准委、天津市等有关部委及沿海省市的要求,参与起草编制了《关于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我国发展海水淡化并将海水淡化作为环渤海经济圈重要水源的政策建议》《海水利用标准发展计划》和《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参与组织了我国首次“全国海水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
针对过去技术开发工作偏弱、力量分散的问题,淡化所确定了以研究室为技术开发实施主体、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面向海水利用市场需求,紧紧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强化为地方海洋经济服务的工作思路。主动走出去,为沿海地方政府提供海水利用规划、项目立项、项目咨询、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技术服务和咨询。目前,已与河北、山东、福建、上海、天津等8个沿海省、市海洋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就海水利用发展规划、项目立项、咨询、工程设计和建设签署合作意向书。河北曹妃甸工业区海水淡化项目的咨询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完成拉开了2006年淡化所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序幕。随后,淡化所再接再厉与浙江省象山县政府合作,完成了象山县淡化项目咨询和可行性研究工作,首度实现了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在南方沿海地区的推广。曹妃甸140万吨/日海水淡化北京输水项目、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00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咨询报告的完成,北京水科院大规模海水淡化北京输水咨询项目的开展证明了社会对淡化所的认可和信任,也进一步确立了该所在海水利用行业的地位。
产业:产学研结合显成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是淡化所不懈的追求。在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了促进产、学、研结合,淡化所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技术创新的活力。
2006年,淡化所所属各公司继续深挖潜力,扩大市场,积极研发新产品,公司整合初见成效,全年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合同额近1500万元,对全所的改革、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完善所属公司的管理、理顺关系、增强活力,该所完成了对所属的中海科技实业总公司、海蓝饮水科技有限公司、蓝十字膜技术有限公司、绿业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管理调整。这种调整不但有利于加强淡化所对公司的管理和支持,同时也有利于公司形成统一品牌,整合销售网络,利用整体实力去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淡化所注重发挥研发基地的作用,积极面向沿海地区经济建设发展需求,不断加强成果转化的力度,扩大技术开发的领域。目前,该所正组织力量积极推进临港工业区海水利用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的建设,该基地将成为淡化所技术成果转化的主要平台。建设内容将包括:移动式海水淡化装置及各种型号淡化装置、超滤/微滤膜、海水处理药剂、海洋化工原料等的中试和规模化生产等,要通过中试,逐步形成规模化、系列化的成型产品和装置。
基础:强化能力促发展
淡化所十分注重实验室建设,着力做好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工作。为改善实验和科研基础条件,改变长期以来科研仪器设备数量少、水平低、高精尖设备严重缺乏、实验室条件简陋等问题,淡化所以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海水水质与科学、膜技术与科学研究室为重点,不断加强学科领域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紧抓国家加大对公益类科研机构支持力度的机遇,认真组织完成了《2006~2008年修缮购置工作规划》的编制和2006年修缮购置项目的申报,并于当年获得修购专项资金3090万元,为全所科研基础整体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了资金保障,也为今后创建国家级或局级重点实验室奠定了坚实基础。
淡化所还积极开展了两个“中心”筹建的申报工作。目前,筹建“国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申请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初步认可,完成了框架方案、可行性报告、筹建设想的编制,并已由国家海洋局正式向国家认监委申报。“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建工作也在扎实推进中,建议书已正式经国家海洋局向国家科技部申报。
人才:创新机制引“凤凰”
为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淡化所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紧紧抓住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以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为基础,改善现有人才和专业结构,加强队伍建设。引进人员本着有目标、有重点、重素质的原则开展,通过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科研中坚力量,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对现有人员以专业技术能力和工作业绩为标准,建立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鼓励人才脱颖而出。
2006年,淡化所通过竞聘上岗,有8名年轻业务骨干走上领导岗位。在技术职称的评聘工作中,有5人破格评聘高级技术职务,14人被评聘为中级技术职务,1人被评聘为工程技术带头人,1人被评为享受政府特贴。为了加强人才引进,淡化所特聘任了高从堦院士为淡化所所首席科学家。加强与各相关高校的联系也是淡化所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重要途径。去年除选拔招聘了10名重点大学毕业生外,淡化所还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成立了本科生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合办了海洋工程管理硕士班。
保障:创建和谐研究所
以“构建创新型和谐研究所”为主题,以全面提升各项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淡化所通过教育、引导、典型示范等多种方式,倡导爱所、爱岗、爱人的理念,在全所范围内逐步形成了政令通畅、心和气顺、安定有序、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
2006年,淡化所着重抓了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共组织了8次,并在学习形式上作了大胆的尝试。在班子的民主、科学决策上,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每周例会制度,涉及全所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的决策,均在科学分析、充分酝酿、集体讨论下做出。对基层党支部进行了重新调整,配齐支部书记队伍,并狠抓了责任落实,突出了基层支部的理论学习和宣传,促进了基层理论学习氛围。结合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组织开展了“七一”系列庆祝活动。加强了反腐倡廉专题学习,与各党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订出台了所致力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严格了财务收支审核报销手续。此外,淡化所还组织召开多次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倾听职工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单身宿舍修缮、食堂改造等职工关心关注的问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在离退休、共青妇、后勤保障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离退办为此还荣获2006年国家海洋局局先进集体。
推进改革制度先行。淡化所以完善落实规章制度为核心,强化行政后勤保障服务。2006年,淡化所根据工作实际和特点,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行政后勤工作规律,理顺了管理关系和工作职责,先后出台了人事、经费、科研、党务等方面的11项规章制度及审核报批程序,完善了规章制度体系,规范了办事程序,逐步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使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成为领导的助手、基层的帮手和群众的援手,基本构建形成了关系融洽、制度健全、政令畅通、高效务实的机关和热情周到、服务优质、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后勤服务体系。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正是艰苦创业、百折不回的精神和大胆的创新,使淡化所的今天如此辉煌。“风起正是扬帆时”。面对我国海水利用事业发展史上的最好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屈强为所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凭借坚实的基础条件和踏实的科研作风,淡化所定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谱写出更加精彩的华章。